首页 > 文档云仓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电力|能源|储能 > 建筑材料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储氢瓶用碳纤维赛道,氢风已来,大有可为

建筑材料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储氢瓶用碳纤维赛道,氢风已来,大有可为(24页).pdf
  强生   2022-09-28   18754 举报与投诉
 强生   2022-09-28  1.8万

【报告导读】IV 型储氢瓶性能优异,预计未来将主导国内车载储氢市场。目前已商业化生产的 储氢瓶可分为四种,其中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要属 III 型(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 瓶)和 IV 型瓶(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两者都适用于车载移动储氢等移 动场景,但 IV 型瓶在轻量化、储氢密度、容积规格等方面性能更优,我们预计后 续将作为主流瓶型广泛运用。国外目前已开始商业化生产和使用 70MPa IV 型瓶, 而我国现阶段仍以 35MPa III 型瓶的应用为主,但随着技术进步、叠加配套政策 体系及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国内也将逐步向 70MPa IV 型瓶过渡。

储氢瓶技术壁垒较高,后续成本下降空间大。储氢瓶生产流程可大致分为内胆成 型和纤维缠绕两个环节,总体来看技术难度较大、工艺参数众多、关键原材料及 装备仍部分依赖进口、精细化生产管理有待提升,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储氢瓶 当前成本较高,单瓶售价在 2 万以上,其成本构成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超 60%。 当下国内储氢瓶所用原材料主要为 T700 以上小丝束碳纤维,未来若能逐步替换 为大丝束碳纤维(国外普遍做法),则有望推动气瓶成本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 IV 型瓶的全面启用、大容量气瓶的研制以及产销规模整体扩大也有望推动储氢瓶 降本。

储氢瓶市场参与企业数量有限,但近两年集中度有所下降。储氢瓶属于特种设备, 参与企业必须先取得 B3 级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书,同时其生产的成品 也需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第三方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十余项型式试验并 取得证书才能对外出售。较高的行业准入壁垒造成参与企业数量相对较少,2019 年主要企业仅 5 家;近年来随着氢产业链景气度不断攀升,2020、2021 年行业分 别新增 1-2 家主流企业,目前头部企业 7-8 家;同时市场集中度呈下降态势,CR3 份额从 19 年的 91.21%下滑至 21 年的 76.95%。

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储氢瓶的核心应用场景:随着中央及各地推广应用氢燃料车的 政策陆续出台,氢燃料汽车商业化进程将明显加快,支撑储氢瓶及碳纤维需求高 增。储氢瓶直接下游应用为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可用于道路车辆、轨道交通、 航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场景以及发电、储能等其他场景,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 占据主导地位。现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技术、成本和配套 设施缺乏等客观因素,早期应用需高度依赖政策支持与政府补贴。2022 年 3 月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出台,明确到 25 年我国氢燃料车 保有量需达到 5 万辆,我们据此推算出到 25 年对应碳纤维用量将突破万吨,对 应 22-25 年复合增速超 60%。但与此同时,各省市区也在积极制定贴合各地具体 经济发展状况的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截至目前至少有 24 个省市区发布了 氢能发展的量化目标,据此测算出到 25 年我国氢燃料车保有量将达到 11.2 万辆, 对应 22-25 年碳纤维用量将超过 5 万吨。


分享

格式

pdf

大小

1.94MB

青云豆

2

下载

收藏(169)

格式

pdf

大小

1.94MB

青云豆

2

下载
169
举报与投诉
确认提交
取消
维权须知

如果您觉得此文档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填写以上内容并提交。请您务必阅读并参照网站底部的“用户协议”、“隐私协议”中关于侵权问题的处理方法,积极维护您的权益,我们将尽快处理以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

您的青云豆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下载!

去充值 ×

下载支付确认

建筑材料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储氢瓶用碳纤维赛道,氢风已来,大有可为.pdf

所需支付青云豆:2

确认支付
取消支付
分享
菜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