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档云仓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电力|能源|储能 > 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新技术加速导入

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新技术加速导入(33页).pdf
  August   2022-04-23   53414 举报与投诉
 August   2022-04-23  5.3万

报告摘要:

锂电需求持续扩张,负极总量增长确定性强 

受益于下游锂电池需求带动,预计 2024 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 159 万吨,较 2021 年 3 年 CAGR 为 46%。其中,动力电池为锂电需求的重要增长极,预计 2024 年 全球动力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 136 万吨,较 2021 年 3 年 CAGR 为 54%;传统 3C 数码 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数码电池未来增量需求主要来自智能家庭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储 能则是锂电池的蓝海领域,有望为锂电需求带来巨量市场。 

中国龙头加速全球供应,行业格局向“四大多小”演变 

资源方面,我国石墨保有量全球第一,可用资源较为丰富;技术方面,我国龙头企业持 续深耕,逐步实现进口替代。2021 年,负极材料全球产量 88.27 万吨,中国产量为 81.59 万吨,占比达到 92%。考虑到负极材料生产能耗高和技术密集的特点,海外扩产节奏 显著慢于国内,预计未来国内企业市占率会继续攀升。得益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 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格局较好。2021 年中国负极材料 CR3 和 CR6 分别 为 50%和 80%,国内销量第一梯队分别为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东莞凯金近年 表现出色,行业格局有“三大多小”向“四大多小”演进的趋势。 

天然及人造石墨各具优势,硅基材料加速导入 

2021 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中,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占比分别为 84%、14%。天然石 墨胜在价格优势,在平价消费电池中仍有市场空间,未来储能市场有望为天然石墨带来 规模化应用机会;而人造石墨循环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在新型负极材料规模化应用前, 石墨类负极材料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现阶段,在多样化的性能指 标衡量维度下,面对新能源汽车降本,储能平价的市场需求,持续的工艺改进和有效的 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随着对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提升,硅基 材料比容量优势将更加突出,硅碳负极的研发和导入将加速进行。 

主流厂商积极布局“一体化”,石墨化技术有望加速迭代 

目前我国内蒙地区石墨化产能集中,受到能耗双控、冬奥会等因素影响,石墨化供应紧 缺加剧,负极企业产销受到限制。为保供给降成本,负极企业纷纷“牵手”提速布局一 体化建设,考虑到能评审批趋严影响项目投建进展、石墨化项目投产后仍需约半年时间 完成产能爬坡,预计未来一年内石墨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维持。目前以艾奇逊炉、内 热串接炉为代表的传统石墨化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 求,厂家通过炉型改造、工艺革新等方式追求石墨化的技术升级,箱体、连续石墨化有 望引领技术发展。 

投资分析意见:

全球电动化加速带动锂电负极的需求持续增长,行业龙头加速产 业一体化布局及石墨化技术迭代,从而进一步增厚竞争壁垒,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主流企业加速布局新型材料,有望在硅碳负极商业化进展中获得先发优势。看好兼具工 艺及一体化布局优势的龙头厂商,建议关注: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 福鞍股份、翔丰华。


分享

格式

pdf

大小

1.66MB

青云豆

1

下载

收藏(111)

格式

pdf

大小

1.66MB

青云豆

1

下载
111
举报与投诉
确认提交
取消
维权须知

如果您觉得此文档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填写以上内容并提交。请您务必阅读并参照网站底部的“用户协议”、“隐私协议”中关于侵权问题的处理方法,积极维护您的权益,我们将尽快处理以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

您的青云豆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下载!

去充值 ×

下载支付确认

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新技术加速导入.pdf

所需支付青云豆:1

确认支付
取消支付
分享
菜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