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档云仓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环保|循环经济 > 环保行业深度研究:动力电池回收,从“0”到“1000”,尽享行业发展红利

环保行业深度研究:动力电池回收,从“0”到“1000”,尽享行业发展红利(33页).pdf
  强生   2022-08-09   17054 举报与投诉
 强生   2022-08-09  1.7万

【报告导读】动力电池回收: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的长景气赛道 动力电池装机放量,回收再利用市场潜力十足,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 154.5GWh,同比大幅增长 142.9%,装机规模受新能源车销量景气拉动而快速放量;动力电池回收作为锂电池后周期行业,需求有望受产业链景气传导而逐年走高,我们预计 2030 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 380.3GWh,2021-2030 年十年 CAGR 高达 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从长视角来看,行业当下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跑点。 

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或超千亿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 2030 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 758.4 亿元,2021-2030 年 CAGR 为 58.1%,其中梯次利用市场规模 313.5 亿 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 444.9 亿元;乐观预期下,预计 2030 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则有望达到 1048.9 亿元。 再生利用市场发展迅猛,将为行业前期发展贡献核心增量。再生利用技术工艺完备,在商业模式上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案例,现已成为废旧动力电池的主要再利用方式,也是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主要竞争场景。 梯次利用市场厚积薄发,2025 年后规模有望迎来指数式增长。由于当前梯次利用市场标准体系与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我们预计行业未来 2-3 年仍将处于政策规范与商业化探索期。而随着行业标准与商业模式逐渐完善, 梯次利用市场有望在后续迎来指数式增长。 

商业模式多样,渠道、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回收渠道的差异将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的优劣,根据回收主体的不同,行业 当前存在着三种主流商业模式,依次分别为:①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②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③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模 式。其中,整车厂渠道优势最强,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电池生产商的上下游协同场景多,可以形成产业闭环,商业模式最为稳定;而第三方企业与整车厂、电池厂等渠道方合作的深度、广度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利用技术方面:1)梯次利用环节的技术壁垒高,标准体系尚不清晰,目前仅有中国铁塔、格林美等少量企业参与试点;2)再生利用环节工艺成熟,行业金属回收率已达到极高水平,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效率、降低再生利用环节的能耗费用将是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构筑成本优势的着力点。 

行业规范化诉求迫切,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当前市场无序竞争激烈,劣币驱赶良币现象严峻;我们预计随着政府初步 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箭在弦上,后续行业 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分享

格式

pdf

大小

2.25MB

青云豆

3

下载

收藏(126)

格式

pdf

大小

2.25MB

青云豆

3

下载
126
举报与投诉
确认提交
取消
维权须知

如果您觉得此文档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填写以上内容并提交。请您务必阅读并参照网站底部的“用户协议”、“隐私协议”中关于侵权问题的处理方法,积极维护您的权益,我们将尽快处理以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

您的青云豆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下载!

去充值 ×

下载支付确认

环保行业深度研究:动力电池回收,从“0”到“1000”,尽享行业发展红利.pdf

所需支付青云豆:3

确认支付
取消支付
分享
菜单 登录/注册